套食品“标准”评价中医,误国误民!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2013-07-23
- 编辑:admin
- 评论:0条
坚持特色中医理论,科学评价中药论证
----套食品“标准”评价中医,误国误民!
一、中药有“毒”?引发中医“危机”
最近,一则关于中药的重金属超标的新闻报道引起了人们对中药的广泛关注。香港卫生署发布公告称,一批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汞含量超标,另外两款产品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超标。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仁堂“汞超标”随即引起中药有毒的说法,也引起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疑虑,让中医药屡屡遭受诟病和质疑,甚至引发了全行业的信任危机。
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会是挟国粹之国人焦虑,还是持“西医”的洋人焦虑?中医中药究意“惹”了谁?作为致力于发展中药事业的企业,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药“重金属超标”和中药有“毒”的说法呢?
二、中医理论是一门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完全不同于西医的理论体系
中医具有独特的整套理论体系,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是完全不同于西医的一门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具有两大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认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中医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辨证,就是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中医的讲究整体和辨证论治,区别于西医的头痛医头、有病治病,是一门独特的理论体系。
三、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评价中医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独立的医学体系,不能以西医理论体系指导中医,更不能用西医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中医。
中西医的目的都是治病救人,但在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上都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医是基于对人的观察、实践与研究,形成以人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和以天人相应、形神统一、五脏相关为核心的系统、整体的理论体系。中医讲和谐,西医讲对抗。比如在对待肿瘤的态度,西医主张切除肿瘤,靶向治疗;而中医讲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调动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控制肿瘤发展,达到“带瘤生存”的状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念。许多病例证明,中医的这种治疗理念不仅行之有效,而且相比西医治疗更能提高生活质量。所以,不能站在西医的立场上否定中医,也不能完全用西医的标准评价中医。中药“有毒”的说法,归根到底是因评价标准不同而导致的差异。中西医本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标准不同,当然评价的结果就不同。
四、绝不能用食品的标准评价中药
食品和药品的检测标准、测量方法都不相同,用食品的标准来评价中药有失公正。
食品与药品的标准相差极大,食品可以长期大量使用,也不需要医生的指导,而药品是短期内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限量服用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香港、东南亚国家、日本在内,对于中药重金属的限量标准,采用的是食品标准。即使是西医的青霉素,如果也用食品安全标准来检测,恐怕得出的结果也必定是“有毒”。中药重金属的含量,不能简单地用食品的标准来代替。采用食品标准检测中药,而得出中药“超标”的结果,其实是因标准不同、测量方法不同而导致的评价差异。
五、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医的质量标准来评价中医。
长期以来,人们误用西药标准来评价中药,对“有毒中药”的界定模糊不清,这种状况已严重阻碍了中药的发展,影响了大众对中药的认识,如果仍不加以重视,势必会给传统中医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误国误民。
作为战斗在这个危机最前线的中医药企业,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医的质量标准来评价中医的原则,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在传承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中医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医有本质的区别,俗话说: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讲究以证论治,中医之真理在于疗效,不在于实验室研究,不是靠在实验室里的小白鼠验证,不可以以西医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中医中药。不能用西医的标准、西医的观点来发展中医中药,只有发展独特的中医理论,走中医特色之路,在继承中创新,才是中医发展之机,才能为中医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六、中药既能治未病,也能治已病。
中医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既能治未病,也能治已病。
“治未病”是中医一贯强调的预防思想,代表着中医的特色和精髓,在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方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层含义。“未病先防”,在疾病发生之前,注意保养身体,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既病防变”,在生病之后,注重治疗,增强正气,祛除邪气,防止疾病传变与发展;“瘥后防复”,注重保健预防,在疾病痊愈之后防止复发。治未病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中医特色的最好体现。治未病的理念告诉我们,防患于未然胜于病后急救,更有利于我们获得健康。
中医强调治未病,也同样重视治已病,以达到防范疾病的传变发展的目的。中医认为,治已病,越早诊治效果越好,若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由表传里,步步深入,以致侵犯内脏,使病情越来越复杂,越深重,治疗也就越困难。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传变途径,早期及时诊治是治已病的重要原则。
同时,中医治疗的最大特色还体现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一病例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案,不同的病例也可以用同一种方案。
治未病与治已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治未病是治已病的更高境界,可以减轻治已病的压力;治已病是对致病机理和诊疗手段的探索,可以有效指导治未病。
七、中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中兽药大有可为。
无论中药,还是西药,是药三分“毒”,无毒不入药。针对中药而言,有北药南用、南药北用的原则,药的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方法、不同药材部位、不同加工方式、不同炮制方法、不同使用剂量、不同配伍方式等都会影响到中药的效果和“毒”性。中药是否有毒不在于药本身,而在于是否合理使用。
中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学科理论、诊断方法到治病原则都形成了成熟的体系,也在治病救人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的权威,岂能单凭用西医或者食品标准检测的片面结果而以偏概全,予以否定呢?毫无疑问,坚持以中医标准评价中医,传承中医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选择。
中兽医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备完善的中兽医理论体系。在畜牧业发展中,将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引入动物养殖生产中,实施健康无抗养殖,创建新型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药制剂兼有营养与药用两种属性。用作饲料添加剂使用,可协调机体生理机能,促进动物生长,不产生耐药性,无残留。用于治病,可协调自身免疫机能抗病毒、抗菌以及缓解发病症状。新的饲料原料目录中录入了115种天然植物中药可作为饲料原料使用,这为发挥中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中兽药,高山造。高山集团于1986年创牌,中兽药产值占96%以上。中兽药产品的研发始终是高山品牌的核心专长,并在纯中药抗病毒(正冠乐散和强力粤威龙散)、纯中药抗细菌病(高山大巴)、纯中药抗呼吸道症(喉炎净散、金抗和喉毒清)、纯中药后期增重育肥(速效育肥宝、肥康、快大磺)、纯中药防霉脱霉(料磺1号)和纯中药毒素调节剂(加曼-100)等产品的自我创新能力方面拥有难以复制的对比优势。溯源保健,在饲料中添加加曼-100或料磺1号取代抗生素,阻断并净化母源内毒素对胎儿和雏禽的影响,实现少用药少发病,实现畜禽自然健康生长,构建生态健康的“无抗养殖”新模式,共建人畜安全的“大健康”保健体系。领航无抗中药饲料,无论在产品品质、技术水平、市场战略、盈利能力、可持续成长能力等方面均处于行业内前沿。自从1986年创牌成立的第一天起,高山兽药就全力以赴地专心于成为始终处于行业内前沿的中兽药著名品牌。
中兽药,看高山。公司依托本地区丰富的中药资源山区优势,以野生药材为主直接加工,保证100%选用原生药材直接加工,绝不采购中药中间半成品。优质保证的四大原生药材来源(1、本地收购2、基地种植3、产地收购4、市场调运),确保纯中药产品的质量。
传承中医中药文化,创造健康美好生活,是高山人的共同追求。推广“前置预防和溯源保健”理念,从饲料中添加天然植物保健开始,实现无抗、营养、健康、安全的生态健康养殖,是高山人的永恒追求。
中兽药应用于养殖行业,大有作为,既能控制疫病,实现健康养殖,又能有效地解决残留超标问题,实现防疫治病关口“前移”,应用前景广阔。
面对中药“有毒”的风波,我们必须谨记,坚持特色中医理论,科学评价中药论证,套食品“标准”评价中医,误国误民!
广东高山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钟飞燕
2013-07-12
- 2019-07-292019年7月29日广东地区市场行情汇总
- 2016-10-19是谁“抢”走了养猪人的利益
- 2016-07-27大转型时代,快和慢哪个更重要?以温氏为例解读(全文收藏版)
- 2016-06-14原料暴涨,对饲料企业是利好还是噩梦?
- 2016-05-25目前生猪补栏过热 破除猪周期要跳出旧思维
- 2015-03-27水产膨化料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 2015-03-23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今后农业发展重要任务是转方式
- 2015-03-17君有模式与水产饲料行业的双维度竞争
- 2015-03-13评论:猪周期应让落后“养能”退出市场
- 2014-12-23饲料行业离真正的微利时代还很远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