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每日资讯 > 动保 >

谁阻挡了中国水产疫苗发展步伐

  • 来源:重庆日报
  • 日期:2015-08-17
  • 编辑:admin
  • 评论:0
  谈到水产疫苗的发展,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吕利群教授这样说道:“用药物来治疗病毒病是非常困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为何水产疫苗的发展迟迟得不到突破?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特殊不是理由
  
  对于国内水产疫苗难产的现状,许多专家都提到了我国水产养殖方式的特殊性。例如我国大多地区都实行的混养方式,因部分鱼类致病病原是可以感染多种鱼类的,如嗜水气单胞菌等主要细菌性病原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其发病品种涉及十几个主要鱼类品种,所以即使对某种鱼类进行免疫接种,总体预防效果也比较差。因此,我国的水产养殖方式直接导致了实施免疫接种困难重重。而混养这种中国特殊模式,对于产量大、品种多的中国水产市场来说,又难以得到改变。
  
  另一方面,嗜水气单胞菌病灭活疫苗于1993年便已研制成功,但至今仍未得到有效推广。即便是推广效果相对较好的草鱼出血病活疫苗,也同样没有在我国鱼药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
  
  水产动物免疫病害专家邢婧教授介绍说:“疫苗得不到推广的一个原因在于,过去养殖业者的免疫预防疾病意识十分薄弱,很多养殖户仍旧是抱着‘生了病再花钱解决’的侥幸心理, 且一些养殖者缺乏对疫苗的基本理解,期望疫苗能一针治百病。这对水产疫苗的推广造成了难度。”
  
  生产存在断层
  
  除了草鱼出血病疫苗与嗜水气单胞菌病灭活疫苗以外,其他获得国家兽药证书的水产疫苗,均无一例获得生产批文。不难看出,我国水产疫苗从科研环节到生产环节存在着断层。
  
  目前我国符合GMP标准的水产疫苗中试车间屈指可数,无法满足水产疫苗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条件的需要。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水产疫苗市场空间限制以外,相关技术企业还面临着规模小、分散经营、技术含量低、金融支持缺位、创新人才匮乏、产权专利少等难题。
  
  在我国水产疫苗研发迟于国外20年的情况下,除了在研究水平上有所落后以外,水产疫苗的产业化路程亦存在着诸多问题。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我国水产疫苗发展迟缓。
 
 
 
 
发表评论
评价:
24小时排行
联系我们
  • 电话:020-37288723
  • 传真:020-37287849
  • 地址:广州先烈东路135号4号楼609
  • 邮编:510500
  • 邮箱:gdfeed@vip.163.com